营销中的借势法则

 作者:周涛    117

 比附是静态的,更在乎对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借势是动态的,更在乎借势的发展和动向。

    什么是借势营销

    借势营销其实就是借助有影响力的事件,展开与产品相关的营销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既定市场目的的营销方式。如果把比附营销比作“大树底下好乘凉”,那么借势营销就是“乘着东风好远航”,比附是静态的,更在乎对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借势是动态的,更在乎借势的发展和动向。借势营销也正是有着以下优点,而使诸多企业乐此不疲的使用:

    首先,从品牌角度。“大事件”的都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榜上这种“大款”,对品牌的提升将是火箭式的。如:金六福的体育营销。

    第二,从传播角度。“大事件”本身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不自觉的会吸引媒体关注和人们的眼球,传播效应的级数倍增大。

    再者,从企业角度。很多大事件都有着社会公益性,企业参与到事件中能展示企业的良公众好形象。如大型企业赞助公益活动,既增加了企业另个角度的曝光率,同时也赢得社会的好感。

    如何操作“借势营销”?

    由于借势营销的运动性,因此对于营销人士的在实施过程中的对热点的把握能力、营销进行中的执行力以及对事态发展的预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度研究诸多经典案例,并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借势营销的操作给与几点建议:

    第一,要敏锐把握社会热点

    “借势营销”成败关键是对于事件利用,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可能成就一个品牌的经典,如统一润滑油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应时推出的“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统一润滑油”经典广告,为统一当年赚入12亿元人民销售额。因此需要企业决策者和营销者关注时事和社会实践,敏锐把握商机和社会热点,更好的利用大事件为企业服务,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要与产品性质相关

    正如在男人味十足的NBA现场或F1赛车现场不可能出现女性产品广告一样,借势营销同样涉及到与产品相关性问题,对于一场大事件的营销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一场与企业产品风马牛不相干赞助无疑是对资金的巨大浪费。纵观成功的借势营销案例,无不是事件本身与与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牛酸酸乳“榜上”超级女声,是因为酸酸乳的消费市场是16-20岁的男女,与超级女声的观众群重度重合,而超级女声所倡导的“勇敢表达自己”的理念正与蒙牛赋予酸酸乳品牌性格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蒙牛与超女的是完美结合,因此创造了酸酸乳的销售奇迹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借势营销的运动性,增大操作的难度,因为事件进行是无法预料的,而营销人员能做的只能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2001年国足世界杯出线,想搭上这趟顺风车的不是金六福一家企业,奶粉企业怡冠同样是国足赞助商,但是一个成功,一个惨败的结果正说明,对借势营销活用的重要性。当时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的,主教练米卢被国人誉为“神奇教练”,金六福、怡冠都找到米卢做广告代言人,2002年世界杯后,国足交给国人一个惨败的成绩单,一时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神奇教练米卢也踉跄跌下神坛,金六福快速调整传播策略从“国足出线唯一庆功酒”过渡到了“中国人的福酒”,成功淡化了米卢的“鸭蛋之旅”。然而怡冠因为不能及时应对,最终影响了整个企业和品牌。

第四,落脚于品牌

   

周涛
 借势 法则 营销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