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松绑:噱头还是趋势?

 作者:陈和午    272

在4万亿2.0版呼之欲出,稳增长向保增长倾斜的关键当口,处于胶着状态的楼市调控再一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是市场回暖迹象,另一个是政策松绑迹象,这两者之间可能还将形成共振。如此之势,房价是否进入恢复性上涨、会否重演此前的暴涨格局显然将面临着考验。
    从楼市的回暖迹象看,房屋成交量和土地市场无疑是最好的注解。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为7290万平方米,销售额4511亿元,这两个数据相比4月份分别上涨了15%、20%。而一线城市的深圳和北京更具代表性。据悉,深圳6月10日再现久违的千人排队买房盛况。深圳当天开盘的项目“水榭春天”5期推出近千套房源,当天售出820多套,销售率超过八成,认购金额达16亿元。与此同时,6月11日,北京通州有两块多功能地块入市成交,成交总价达3.4亿元,楼面价高达11800元/平方米,刷新了通州同类型土地楼面价的最高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楼面地价是通州近三年来首次“杀回”万元级别。同时,北京市住建委房地产交易最新数据显示,北京6月前9天的新建住宅成交2396套,而5月同期是2099套。二手房住宅6月前9天交易量为3263套,5月同期是2665套。
    从政策的松绑迹象看,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楼市微调政策的同时,作为调控楼市的两个重量级部门——发改委和央行,近日有关报道显示的政策新政,让它们再一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一,相关报道中数次引用“发改委内部人士”的话,称“调控房地产引发的经济真空比预想的情况还要严重,但不调控房地产就此引起的经济问题不会比现在更少。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通胀可能比通缩更好应对,此次开闸放项目,意在拉动快速回落的经济。但该人士也强调,如果这些方法还是不行,那么未来不排除给地产项目‘开口子。但国家发改委6月12日发表声明称,经查该部门最近没有人接受过该媒体记者的采访,有关报道纯属捏造。其二,据悉,央行7日下发银发[2012]142号文件(特急)。这份6页的材料在第2页中明确提出,“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利率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至0.8倍,个人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7倍。”在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当口,央行的这一表述被市场解读为七折利率受到监管部门力挺。但与此同时,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强调,今年仍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究竟央行重申房贷利率可打七折,与严格执行差异化房贷政策之间是否形成矛盾,这仍是个问题。
    在笔者看来,目前楼市利益各方博弈进入了“深水期”,过往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一直存在的“信息战”在近期再一次升温。什么相关部门、权威专家、内部人士等等都被搬出来了,市场回暖、政策松绑究竟是烟雾弹还是真货色,的确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中央高层的公开态度一直是“楼市调控不会半途而废”,“要巩固楼市调控成果”,本来,在中国经济下滑需要稳增长和楼市调控需要稳房价之间,如何寻求政策平衡点就一直考验决策层的调控艺术。但如今,楼市调控信息的混战将让市场再度纠结,让政策有点陷入迷雾。比如,尽管发改委公告报道“纯属捏造”,但辟谣完了也就完了,造成的影响基本上是无人问津。从过去的经验看,几乎没有媒体因为报道这类虚假信息而受到追责。既然如此,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就要打一些折扣了。而所谓“千人排队”购房究竟会否是媒体或者开发商的噱头,也有必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毕竟这种情况在过去也是见怪不怪的了。因此,在这个信息混战且不用追责的市场,楼市松绑究竟是噱头还是趋势,的确需要擦亮点眼睛,但恐怕很大程度还得靠事后来证明了。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公司及作者名称

 噱头 松绑 楼市 趋势 还是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企业设计定义未来把握市场趋势作者:中国企业设计专家导师盛战企业咨询公司董事王韵壹先生企业设计定义未来深刻体现了现代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市场环境时,如何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创新性的设计思维来塑造和引领未

  作者:王韵壹详情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2013年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的姿态挺进金融业;大数据风靡全球,冲击传统银行业陈旧的信贷和服务理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都推出了自

  作者:刘东明详情


主编单位: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新媒体领军学院专家顾问: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王斌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新传媒网总裁喻国明中国人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