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营销—叫好又叫座

 作者:李光斗    148

所谓实效营销就是不仅要“看上去很美”,而且要“叫好又叫座”。把营销主张与消费者属性相结合,抢占消费者心智,给消费者一个实实在在的购买理由。实效营销的结果直接体现在销量的上升和投入的下降。
  奥巴马竞选的所有营销推广都精准而有效,堪称实效营销的典范。比如抓住在美国占多数的中产阶级以下的庞大的人群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奥巴马许诺他们“Change”,并以此作为独特销售主张(USP)。奥巴马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时效性、和无限重复等特性,首次在竞选中大量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与网民互动传播,赢得了众多的拥趸。


  独特的销售主张加高效的传播平台就是实效营销的精髓,也就是“找对人,说对话”。奥巴马深谙此道。
  实效营销的典范当属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企业之一——宝洁公司。
  宝洁始创于1837年。一个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与一个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由于凑巧娶了两姐妹而成为连襟(俗称一担挑),在岳父的说服下,两人成为合伙人,共出资7192.94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创办了宝洁公司。P&G就是两人姓氏的字头,业务从生产销售肥皂和蜡烛起步。
  开创性的实效广告一直是宝洁公司的传统,它创造了很多营销史上的第一:
  早在1882年宝洁公司首次投资11,000美金,以印刷广告在全国促销Ivory(象牙)香皂。通过一份名为“独立”的周刊,象牙香皂纯白温和以及可飘浮于水面的特性被广为宣传,开平面媒体广告之先河。
  象牙香皂最早包装
  1923年宝洁尝试采用新的传播媒介-电台广播。公司以Crisco名义赞助全国性烹调节目,成为首创使用电台广告的公司之一。、
  “肥皂剧”一词起源也与宝洁有关,1933年,宝洁开始赞助电台系列剧“Ma Perkins”在全国播出,大受欢迎,尝到甜头的宝洁于是赞助播出了更多的电台系列剧。由于这些搞笑的系列剧,没有深度,只求一笑,且不断夹杂着宝洁的肥皂广告,久而久之,大家都以肥皂剧来称呼它。而“肥皂剧”的忠实听众也同时成为宝洁产品的忠实用户。
  1939 电视在美国推出仅5个月后,宝洁就推出它的第一个电视广告(象牙香皂),在电视首次转播棒球比赛过程中播出。宝洁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广告商。
  与很多企业,尤其是那些传统奥运赞助品牌不同,宝洁的日化产品与体育竞技的联系并不紧密。由于没有找到与体育关联更加紧密的USP,因此这家拥有170多年历史的巨头公司,一向与体育营销保持着距离。
  宝洁的奥运营销最早起源于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当时美国奥委会希望宝洁能够赞助美国冬奥队。逐步认识到奥运营销巨大威力的宝洁决定尝试一下。当年,宝洁将温哥华冬奥会赞助活动的主题定为“Thank you,Mom(感谢妈妈)”。
  在冬奥会期间,宝洁推出 “To their moms,they’ll always be kids(在母亲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为主题的广告片。广告片巧妙地将运动员都换成孩子,他们全神贯注地参加比赛、他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他们享受聚光灯和各种荣耀,这些都没有母亲的身影,但在紧张的比赛完成的那一刻,观众席中的母亲难抑激动之情起身鼓掌。随后画面不失时机地依次闪现出汰渍、帮宝适等宝洁旗下各个品牌的logo,最后广告片以“P&G,proud sponsor of moms(宝洁,母亲的荣誉赞助商)”的字幕收尾。
  

李光斗
 实效 营销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