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扎根印度,眺望中国

 作者:王建刚    177



本月中旬,新德里和海得拉巴街头,两个“背着书包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打扮的人乘坐简陋的三轮出租车,在新德里商业区康诺特广场等地好奇地四处张望。


是两个美国大学生“背包旅行者”?


不,他们是佩奇和布林,身价为几十亿美元的两位“超级”富豪,Google的创始人。


人才让Google选择印度

因特网搜索引擎巨鳄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10月中旬对印度进行的访问被业界认为“低调但又十分抢眼”。


尽管俩人尽量对印度之行保持“低调”,但业内外人士对此却异常关注,认为这是继8月19日上市之后,Google又一次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举动。人们明显地感觉到,Google正在盘算如何把印度变成Google实现其全球扩张计划的“桥头堡”。其举动影响远不只在印度,对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战略亦有巨大影响。相比于在印度的巨大投入,Google的服务器甚至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


Google两位创始人同时造访印度的直接原因是宣布Google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中心成立。从此,Google要在印度大规模扩张。


当地媒体指出,同欧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Google把研发中心放在班加罗尔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对印度数量大、素质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甚至戏称,Google对印度软件专业人才到了“垂涎欲滴”的地步。


佩奇说:“Google选择海得拉巴是因为当地讲英语的人群数量庞大,并且他们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技知识,另外还有当地极具竞争性的经济环境和可靠的基础设施。”


“如果你确信你的技术能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这种想法让你自己都感到激动时,请立刻与我们联系。”——这句读起来绕口但足够煽情的Google广告,已经激起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对这家年轻公司的向往,他们“打算靠自己头脑改变世界”。

中国网民将上印度Google

对于全球网民须臾都无法离开的搜索引擎来说,Google在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要求24小时都有员工在为网民工作,研究并解决Google出现的任何问题,以使其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Google认为,由于时差,如果在印度有员工,他们就可以在美国同行下班后接着工作。同样,印度员工下班后,美国的同事同样可以接着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中国网民在白天上网,那将由印度的Google员工提供服务。


佩奇和布林表示,被Google海得拉巴工程中心雇用的工程师将与Google在美国公司的员工一样,做同样的工作、套用同等的雇用标准以及面对统一的公司文化。“由于他们为全世界Google使用者创造搜索经验,因此他们有机会应对当今计算机行业最激动人心的挑战。”

从Google印度策看中国策

据业内人士分析,Google目前在印度的业务扩张大致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完善Google搜索引擎的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及泰米尔语版的主要和辅助性功能。


同时班加罗尔与美国本土的Google员工共同开辟新的新闻服务模式以及相关软件,其中开发用语音和图画输入进行搜索的引擎将成为今后的研发重点。


Google并不急于电子信箱的商业化运作,佩奇与布林认为目前这套系统还在测试当中,有许多特性需要完善。


由于类似的市场结构,Google在中国的动向我们似乎可以由印度Google的举动看出一二。Google现阶段更看中的似乎是培育市场而不是急于进行并购。虽然目前传闻Google会收购中国搜索引擎,但应该也是在中国立足之后。

网络监管阻止Google进中国?

同为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同样有优质的人才,为什么Google先选择的是印度?


一位中国政府网络监管人士告诉记者,由于Google中文搜索上有很多非法内容,Google完全可以屏蔽这部分内容,但其始终没有“表现诚意”,所以Google进入中国,政府不会正式许可。


另外,中国本土网络搜索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中国市场目前并不是白板一块,能够任Google驰骋。百度等中文搜索在中国成功的发展使Google感受到了压力。


不过,Google也在适应中国。最近其搜索结果已经悄悄变成了中国人比较习惯的另弹出页显示。

 Google,扎根,印度,眺望,中国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2013年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的姿态挺进金融业;大数据风靡全球,冲击传统银行业陈旧的信贷和服务理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都推出了自

  作者:刘东明详情


主编单位: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新媒体领军学院专家顾问: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王斌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新传媒网总裁喻国明中国人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