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文化是留住员工的关键因素
207
<广告>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一些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点。我个人认为,如今大家面临的问题已经趋同一致。
首先,公司的文化特别重要。员工能否认同公司文化,是这个公司能否留住员工非常关键的因素,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司文化往往和员工的个人文化价值观存在冲突,在这一冲突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有两个圆圈,一个圆圈是员工的文化价值观,一个圆圈是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交叉的阴影部分是重复的地方,我们把重复的地方尽量放大,这样员工就能和公司有更多的关联。如果做好这一点,自然就能留住优秀员工。
其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发现员工身上的优点比发现他们的缺点重要得多。但现实恰恰相反,我们很多领导经常看到是员工身上的缺点,老是批评,就好比做家长的,总是批评自己的孩子,经常发现他的不足,对他优点的肯定往往做得不够。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说金融业外包。我认为,外包只是一种方式,关键在于怎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价值,人力资源部门自身采用各种技术、认可和各种激励方式招聘到好员工,然后留住他们,就能提高自身的价值,从而让这个部门变得更有效。
保险业人才竞争惨烈,HR成了“双面胶”
近几年,金融业发展速度非常快,金融人才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最近,我专门上官方网站查阅了一些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保险企业为113家,从业人员224万。其中,有近100家企业是在近10年中成立起来的,仅去年一年,就新批准设立了18家企业。同时,银行业目前的从业人员是274万,也就是说,保险行业通过10年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经逼近银行业。近5年来,保险业的人才供需比达1:4,人才需求井喷,这决定了该行业人才竞争是异常惨烈。
事实上,不管是在人员招聘,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保险业人才的大环境非常动荡,小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在一线做HR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保险公司的HR是“双面胶”,一方面企业希望花最小的代价找到最好的人。但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批又来一批,一般成熟的金融人才需要10年的成熟期。而我们在这10年中增加了100家保险机构,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人才供应链是断裂的,这就要求我们HR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适合我们的人才。同时,“双面胶”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留住人才。人才竞争过于激烈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员工被招进来,并培养好,马上再被人挖走。而且保险业与银行有所不同,保险业中的挖人很多是连锅端,银行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保险业的留人任务异常艰巨。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保险企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招聘时确实花了很大代价,又进行了后续培养,但也许是激励措施没有马上起到明显作用,所以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因而,从目前来说,招聘是捷径,但培养是关键。
从目前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发展来看,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各类高端人才和中端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近期太保集团可能会上市,如何通过激励,让这些员工的利益(除了口头奖励)紧紧与企业绑在一起。
所以,准确地说,HR既要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伙伴,同时也要成为一个战术伙计。至于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区分人才的境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从高层到员工的认同,都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还在努力中。
首先,公司的文化特别重要。员工能否认同公司文化,是这个公司能否留住员工非常关键的因素,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司文化往往和员工的个人文化价值观存在冲突,在这一冲突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有两个圆圈,一个圆圈是员工的文化价值观,一个圆圈是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交叉的阴影部分是重复的地方,我们把重复的地方尽量放大,这样员工就能和公司有更多的关联。如果做好这一点,自然就能留住优秀员工。
其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发现员工身上的优点比发现他们的缺点重要得多。但现实恰恰相反,我们很多领导经常看到是员工身上的缺点,老是批评,就好比做家长的,总是批评自己的孩子,经常发现他的不足,对他优点的肯定往往做得不够。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说金融业外包。我认为,外包只是一种方式,关键在于怎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价值,人力资源部门自身采用各种技术、认可和各种激励方式招聘到好员工,然后留住他们,就能提高自身的价值,从而让这个部门变得更有效。
保险业人才竞争惨烈,HR成了“双面胶”
近几年,金融业发展速度非常快,金融人才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最近,我专门上官方网站查阅了一些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保险企业为113家,从业人员224万。其中,有近100家企业是在近10年中成立起来的,仅去年一年,就新批准设立了18家企业。同时,银行业目前的从业人员是274万,也就是说,保险行业通过10年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经逼近银行业。近5年来,保险业的人才供需比达1:4,人才需求井喷,这决定了该行业人才竞争是异常惨烈。
事实上,不管是在人员招聘,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保险业人才的大环境非常动荡,小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在一线做HR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保险公司的HR是“双面胶”,一方面企业希望花最小的代价找到最好的人。但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批又来一批,一般成熟的金融人才需要10年的成熟期。而我们在这10年中增加了100家保险机构,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人才供应链是断裂的,这就要求我们HR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适合我们的人才。同时,“双面胶”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留住人才。人才竞争过于激烈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员工被招进来,并培养好,马上再被人挖走。而且保险业与银行有所不同,保险业中的挖人很多是连锅端,银行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保险业的留人任务异常艰巨。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保险企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招聘时确实花了很大代价,又进行了后续培养,但也许是激励措施没有马上起到明显作用,所以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因而,从目前来说,招聘是捷径,但培养是关键。
从目前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发展来看,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各类高端人才和中端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近期太保集团可能会上市,如何通过激励,让这些员工的利益(除了口头奖励)紧紧与企业绑在一起。
所以,准确地说,HR既要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伙伴,同时也要成为一个战术伙计。至于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区分人才的境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从高层到员工的认同,都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还在努力中。
关键因素 留住 关键 因素 员工 文化 公司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究竟什么 2025.02.18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企业文化力是陋习的克星 2025.02.18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 2025.02.18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企业文化追求企业与员工价值共享 2025.02.18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信息化孕育新的企业文化 2025.02.18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相关信息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13
- 2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
- 3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38
- 4重庆通报“中标85万 18
- 5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17
- 6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19
- 7“青少年控烟”绍兴鲁 17
- 8武汉大学的舆情困局从 26
- 9“警察深夜上门”频发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