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解决不了老问题
247
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常常不能完全看清楚。因此,需要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力量。
这一波经济大势的变动史无前例,但是,经济下行的挑战过去也遇到过。例如,1997年以后中国就提出过“保八”。过去的经验对今天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不能仅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因为无论出手几万亿,对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都是不够的。当然,政府发债加上银行信用,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无论修成了多少基础设施,最后上面要有车跑,才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所以,还是要两手并举:一手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未来的增长瓶颈启动投资;另一手就是体制性政策,以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使修起来的路上很快就有车跑。中国还是转型经济,除了使用像发达国家那样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多地考虑体制性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经济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还是要更充分地发挥相对价格配置资源的作用。经验表明,价格管制即使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也是错误的,因为那仅仅管住了“温度计”,却并不能管住“温度”——那要靠控制货币供应量。
在任何情况下,价格管制总是扭曲经济行为。因此,政府已宣布终止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振兴产业,还要干脆利落地消除前几年“抑制过热”政策中所有价格管制和变相管制的措施。
更要看到,问题不单单是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像汇率、利率、资源价格有更重要的功能,要在这些领域让价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灵活的相对价格反映供求,可以帮助产业界和企业发现机会、及时调整投资和经营的方向。
第二是税收。目前的政策措施里面,已经包含了减少部分增值税的内容,这是对的。但减税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是春季后景气低迷进一步加剧,不妨考虑更大幅度的减税措施。
要算清一笔账:究竟是等企业垮了以后搞社会政策救助,还是先采取减税措施让能撑下去的企业尽可能撑下去?我认为,后一个办法更好,那就要把明显偏高的增值税砍下来一块,因为等更多企业撑不住时,做起来就比较麻烦。减税不光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消费所得税等,都要考虑大幅度地削减。此外,进口税能免则免,否则,顺差绝对量还有增加,不是好事情。
第三,虽然总的讲现在信心不足、投资不足,但同样明显的是国内还有很多高利润行业开放不够。不是民间没有力量或没有兴趣,而是开放不够。应该把上一个“保八”时期开始的打破行政垄断的市场开放文章继续做下去。当时,因为中国要加入WTO,在电信、民航、电力这些大行业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开放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现在看来,这些领域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开放还有很大空间,有很多潜在的投资机会,问题是不准入,谁也没有办法。
有行政垄断因素的大国企的改革,首要的不是利润上交,不是降低高管薪水,而是开放市场准入。因为这些企业超高的利润和福利薪水等,根本上是市场开放不够之果。
前几年国务院有“非公经济36条”的规定,规定非禁即入,但过去的宏观环境实际上没有提供认真执行那个文件的条件,应该利用这次低迷的机会,把行政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文章做大,重新激发企业家精神。
第四,2004年以来,由于汇率机制引导的出口过旺,调控政策的重点就集中于抑制国内产业的产能和投资。开始是三大过热行业,后来又是九大过热行业,再后来调控房地产,这扩大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控制。
现在,必须加快反向操作,解开那些可以解开、也必须解开的体制性绳索,鼓励生产、鼓励创业、鼓励投资。
中国的改革是逼出来的,这是过去30多年的基本经验。轻轻松松就高速增长、财政收了很多钱、企业账面光鲜、投资人大赚快钱的时候,即使喊改革也不容易有行动。今年的中国应该在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一波经济大势的变动史无前例,但是,经济下行的挑战过去也遇到过。例如,1997年以后中国就提出过“保八”。过去的经验对今天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不能仅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因为无论出手几万亿,对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都是不够的。当然,政府发债加上银行信用,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无论修成了多少基础设施,最后上面要有车跑,才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所以,还是要两手并举:一手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未来的增长瓶颈启动投资;另一手就是体制性政策,以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使修起来的路上很快就有车跑。中国还是转型经济,除了使用像发达国家那样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多地考虑体制性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经济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还是要更充分地发挥相对价格配置资源的作用。经验表明,价格管制即使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也是错误的,因为那仅仅管住了“温度计”,却并不能管住“温度”——那要靠控制货币供应量。
在任何情况下,价格管制总是扭曲经济行为。因此,政府已宣布终止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振兴产业,还要干脆利落地消除前几年“抑制过热”政策中所有价格管制和变相管制的措施。
更要看到,问题不单单是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像汇率、利率、资源价格有更重要的功能,要在这些领域让价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灵活的相对价格反映供求,可以帮助产业界和企业发现机会、及时调整投资和经营的方向。
第二是税收。目前的政策措施里面,已经包含了减少部分增值税的内容,这是对的。但减税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是春季后景气低迷进一步加剧,不妨考虑更大幅度的减税措施。
要算清一笔账:究竟是等企业垮了以后搞社会政策救助,还是先采取减税措施让能撑下去的企业尽可能撑下去?我认为,后一个办法更好,那就要把明显偏高的增值税砍下来一块,因为等更多企业撑不住时,做起来就比较麻烦。减税不光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消费所得税等,都要考虑大幅度地削减。此外,进口税能免则免,否则,顺差绝对量还有增加,不是好事情。
第三,虽然总的讲现在信心不足、投资不足,但同样明显的是国内还有很多高利润行业开放不够。不是民间没有力量或没有兴趣,而是开放不够。应该把上一个“保八”时期开始的打破行政垄断的市场开放文章继续做下去。当时,因为中国要加入WTO,在电信、民航、电力这些大行业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开放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现在看来,这些领域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开放还有很大空间,有很多潜在的投资机会,问题是不准入,谁也没有办法。
有行政垄断因素的大国企的改革,首要的不是利润上交,不是降低高管薪水,而是开放市场准入。因为这些企业超高的利润和福利薪水等,根本上是市场开放不够之果。
前几年国务院有“非公经济36条”的规定,规定非禁即入,但过去的宏观环境实际上没有提供认真执行那个文件的条件,应该利用这次低迷的机会,把行政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文章做大,重新激发企业家精神。
第四,2004年以来,由于汇率机制引导的出口过旺,调控政策的重点就集中于抑制国内产业的产能和投资。开始是三大过热行业,后来又是九大过热行业,再后来调控房地产,这扩大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控制。
现在,必须加快反向操作,解开那些可以解开、也必须解开的体制性绳索,鼓励生产、鼓励创业、鼓励投资。
中国的改革是逼出来的,这是过去30多年的基本经验。轻轻松松就高速增长、财政收了很多钱、企业账面光鲜、投资人大赚快钱的时候,即使喊改革也不容易有行动。今年的中国应该在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万亿 决不 不了 解决 问题
扩展阅读
企业设计: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2025.04.03
企业设计: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设计通过系统化、战略化、创造化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根源性问题,帮助企业构建清晰的战略方向、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运营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入口 2025.03.24
企业设计: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入口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每个企业管
作者:王韵壹详情
大健康产品行业万亿市场蓝海,互联网轻 2023.10.27
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加速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 生命健康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现代病,事
作者:王晓楠详情
民营医院的发展:究竟面临多少问题? 2023.04.25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乱弹工业品营销,逃离不了十六字 2023.04.06
连续在企业营销的战线上与我们的伙伴共同奋斗了10年,终于在岁末的时候,暂时离开了营销一线,而是站在营销外再来反思营销,反思10年走的路。在今天这样一个变革和不确定时代下,营销思路和行为必须根据环境变化
作者:蒋观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相关信息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重庆通报“中标85万 6
- 2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5
- 3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4
- 4“青少年控烟”绍兴鲁 7
- 5武汉大学的舆情困局从 6
- 6“警察深夜上门”频发 6
- 7长期舆情洁癖,对负面 5
- 8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 6
- 9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