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营销,是时候吗?

 作者:叶敦明    219

看了方志老师撰写的“用商业模式来营销--兼《中国式营销图解》”一文,叶敦明认为有几点值得肯定。不好意思的是,我还没有拜读国詹志方、王辉两位老师的原作。在这里,只是对上述文章本身的解读,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欢迎互动讨论。

1、采用了道、法、术三个层面去理解营销,更符合国情。

营销从战术层面,自然而然地上升到战略高度。特别是在中国,营销成了不少企业的救命稻草。时间紧、压力大、资源少、心情急迫,要想先从内部管理上做好、再把外部营销搞好,这种由内而外的“美”,要么企业老板等不及、要么是企业自身做不到。

在一定意义上说,营销战略取代了不少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西方营销学的法、术,必须融合到中国的道,才能自上而下地发挥营销的作用。西方的企业管理,也已成体系,无论是从员工的职业素养、宏观经营环境、企业法人制度,都为企业经营营造了公平、确定的环境,“道”已明确,无需再道了。

叶敦明认为:哪一天,中国的经济质量也能像现在的经济总量一样“辉煌”,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导者之一。中国哲学、中文、中国人的内道外儒,都会引领四海的企业家走向企业迈入企业经营的大格局,体会企业与企业家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可能我们这一代看不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的到来是必然的,而且我们也是其中的奉献者。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选择根植中国大地、盛开世界。

2、把STP4P纳入到法、术范畴,读透了西方营销学。

科特勒对营销定位的理解,与特劳特对定位的阐述与应用,相差很大。STP,是一种典型的分解模式,把定位本身拆解成三个步骤,易于理解,但显得机械有余、灵性不足。相对而言,特劳特的定位,就充满了对人性的理解,概念抽屉,要么第一、要么什么都不是等思路,展示了一个广告人应有的灵动、睿智和人文主义,这样的定位也才可能打动消费者和客户。

中国的企业,尽管热衷于给自己定位,但有余底气不足、内功不够,且速成心理作祟,定位只是一句句空话,最多只是战略野心的裸奔。这种定位,还被改头换面为跨位、升位,玩的都是女明星“上位”的把戏。叶敦明建议,老老实实把内部管理做好,质量是生命从口号变成行动。那些不要“命”的企业,没有资格谈品牌、讲定位。产品同质化,是忽视质量的借口,是“名牌们”制造低劣产品的幌子。三聚氰胺、瘦肉精,这些都是国内大企业一手操纵的黑心动作,失去了良心的企业,越大就越可怕,他们简直就是榨取我们血汗、毁掉我们身心的基础上,发家致富的。

所以讲,STP的定位战略,是建立在社会法治、企业道德、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不是成为骗人的鬼把戏。而4P呢,尽管已经老掉牙了,但仍然管用、好用。之前有4C、4R理论,一时间大有替代4P的感觉,结果还是昙花一现。流行了40多年的4P,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还是营销管理者制定执行方案的主要思考工具和方法。

从中国的营销现状来看,STP和4P还是要作为构思的基础工具。叶敦明建议,要把品牌定位与战略结合起来,营销层面的思考就要立足行业竞争的高度。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是质化的描述,缺少可操作性。他所在的产业竞争战略研究所,倒是新推出了行业演变轨迹的理论和方法,值得国人借鉴。这个行业演变轨迹,颇有点得“道”的感觉,而且这个“道”,还具有相当强的操作性。这方面,本人有点实战心得,感兴趣者可与我另行探讨。

说到这儿,我不禁要问:中国式营销,现在是时候--吗?不满足洋老师的“规范化”,也不认同国内企业的“人性化”,中国式营销,有必要吗?提出中国式营销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提,成立吗?

我们不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学习西方营销和管理学,这是对的,毕竟国情不同嘛。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过分强调差异,是不是与大势逆向而行呢?而且,中国式XX,其根基不在仅仅落在民粹的狭隘范畴。之前,曾仕强老师的中国式管理方面的论述,虽然风靡一时,但还是在洋人的身上穿上中国的大褂,换汤不换药嘛。

詹志方、王辉两位老师的大作《中国式营销》,其理论根基目前还停留在自我领悟、局部案例上,没有可信的数量基础。营销的本意是资源的高效配置,70%的科学+30%艺术,失去了科学基础的中国式营销,只能算作是个人的思考和探索,还不能上升到中国式的这个“吓人”的云端高度。在对两位老师做出独立思考的钦佩之际,作为一个营销人,叶敦明也把自己的观点show一下,与老师探讨、与诸君分享。

1、  天地人、道法术的中国式哲学,与商业经营关联度很低。

如果说克劳塞维茨创立了现代战略学派,那中国的老子可谓是战略学之父,他仅凭着自己对自然、人生的参悟,就把天、地、人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也是他的哲学思想,让西汉得以休养生意,开启了中国汉唐黄金时代。

然而,释儒道融合的中国哲学,过于注重个人修为,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外在的世界。夸张一点讲,外部客观世界就是内在主观世界的倒影。这就与现代商业背道而离了。营销讲究的是以人度己,先让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学士,表面上奉行的是儒家实用主义,内心里却向往道家的飘逸。儒商,若是这类货色,就会在企业刚有点规模时,就会玩起了道家的“假大空”,装作慈善、装作不在乎权势,实际上还是一门心思地往红顶商人里扎堆。在商言商,是企业家的必修课。从商业中悟道,以商业创造的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又何必左顾而言他呢?

叶敦明
 中国式,营销,时候,看了,方志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