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品牌的建设-后终端时代

 303

1、重视品牌的建设。(后终端时代,是个更强调销售人员的素质,更强调品牌力的时代,因为没有这些,你就永远会失去和终端讨价还价的筹码。)

2、绑住终端。比如在争得公司和经销商支持的情况下,推出荣誉零售店的政策,选择终端零售旺铺发展为荣誉店,通过系列支持,如:给予广告、店招、POP、授牌等宣传支持;给予累计销售积分奖励、促销活动配合、促销品支持等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锁定这批终端旺铺为该企业产品的专卖商,从而避免难苦的争夺战。

3、重视软终端关系建设。我们把终端分为硬终端和软终端。产品所依托的环境称为硬终端,即超市、商场、酒店等终端消费场所,而将终端的人称为软终端,包括服务员、营销员、促销员、消费者等。软终端对产品和品牌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实现消费的效率。正确的终端策略是利用一切手段让软终端对产品产生认同并接受,积极向消费者推广,消费者乐于接受,并积极向周围的人员传播。

4、加强产品的终端管理。产品铺货到位了,还只是意味着终端工作刚刚开始。加强产品的终端管理要重视三个方面,第一是增强品牌的终端展示力,需要做到抢占柜台最佳视觉点,提高展示效果,突出品牌影响力;第二要增强品牌终端吸引力,包括在超市、饭店入口悬挂品牌宣传横幅,在靠近酒柜的墙面,布置产品的招贴画等;第三是扩大品牌的终端亲合力,任何一个品牌只有通过人的口碑传播,才能真正达到传播的最大效果,可以应用促销小姐,有奖销售等形式。

5、加强企业与终端之间有效的制约体系。由于许多企业与终端之间没有有效的制约,双方合作的随意性非常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双方关系也就变得非常脆弱。企业必须利用合法、有效的章程、合同、协议对终端进行约束,降低经营风险。

6、可以利用公司的整合营销实力和品牌连锁广大的小终端。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特色,充分利用遍及大街小巷的烟杂店最贴近消费大众、传播信息快捷、顾客购买便利的特点,将分散零星整的社会烟杂零售店联合起来,加强这些小终端的竞争力。

7、避实击虚的选择通路。我们要以产品的个性寻求卖点,让产品自己卖自己;同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寻求建立自己专有或共享的销售渠道,如集团消费、权力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把终端销售作为整体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做终端就做终端,终端任务完成就放弃终端,对终端销售采取不依赖不放弃的策略;在其他厂家都去挤热门终端时,我们选择大家不注意的终端,以较小的代价启动终端;引导比厂家更善于做终端的商家开展终端销售。

8、为终端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服务的竞争是终端的重要竞争内容之一,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服务竞争威力更大,企业要不断加强服务营销,在为终端提供优质、优惠的产品同时,为终端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将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终端客户关系就会更加稳固。 

  
  谁做终端,就找谁做经销商;谁有优势做终端,就让谁去做;我们不追求亲自做终端,只追求产品在终端的竞争力,我们就可以远离终端,只要能有效控制终端!这是后终端时代的生存法则,也是清醒企业的明智选择。
 终端 重视 时代 品牌 建设

扩展阅读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日益风行,服装自然不甘落后,日益成为网购第一大类商品。这种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品牌纷纷“触网”,开始布局网络销售渠道。北京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老师解释说,尽管现在服装企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企业设计: 中小企业难做是未能踏上时代的节拍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管理的问题。未能踏上时代节拍才是中小企业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AI时代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AI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企业需要通过企业设计才能把握以下关键机会:1. 提升运营效率 自动化流程:通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企业的成败是时代的产物 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 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在特定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等因素下的生存与发展。1. 时代背景决定机遇与挑战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竞争已进入系统设计时代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竞争的方式和维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者:王韵壹详情


  北方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服装的营销渠道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如果要解决服装营销渠道的问题,首先应明白什么是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当产品从生产者向最后消费者或最终产业用户转移时,直接或间接

  作者:郑磊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