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中国味道”如何突破天花板

 作者:杨国英    396

12月7日,徐福记国际集团对外公告,中国商务部已于12月6日批准了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的交易。

这是继2010年3月帝亚欧控股水井坊、今年11月百胜收购小肥羊之后,又一家散发着浓郁“中国味道”的食品企业,被外资收购的典型案例。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味道”的食品企业被外资收购已日呈加剧态势,仅雀巢一家即收购了六家,而另一家饮料巨头达能更是收购了近十家。

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这些“中国味道”的食品企业,大都身处白酒、糖果、糕点、餐饮、饮料等食品行业,其口味特征明显,以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适口为主。

是何原因令“中国味道”频频沦于外资之手?又是何原因让创始人将苦心孤诣带大的“孩子”卖于他人?

这其中当然不乏经营不善、资金断裂、内部纷争等因素。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以刚被雀巢收购的徐福记为例,其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和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1%,这样的业绩即使放眼整个食品业均堪称上佳。与徐福记类似,小肥羊在“委身”于百胜前,其股价表现一直平稳,且不乏亮点,同样不是因为缺钱或经营困难而卖出。

事实上,对于这些已成规模并且业绩稳定的“中国味道”,之所以最终选择卖出,最为关健的原因是遭遇到增长“天花板”,并主要集中于“规模天花板”和“管理天花板”两方面。

正是“中国味道”本身的口味特征,使得这些食品企业只能深耕国内市场,而很难走出国门。但是,当这些企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时,其增长的边际效应必然会大幅减弱,亦即遭遇到“规模天花板”。

与“规模天花板”相伴随的是“管理天花板”,因为“中国味道”推崇的是差异化、多口味,且生产流程很难做到绝对标准化,所以一旦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后期的管理往往呈曲线下降趋势。这亦是诸多食品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在形成一定的网点覆盖量后,食品安全事故累累发生的主要原因。

正是“天花板”效应的阻碍,使得诸多“中国味道”在看似波澜不惊时选择卖出,无论是徐福记、还是小肥羊在“委身”于外资前,无不已经做到国内行业龙头老大多年,且经营业绩均属上乘。

但是,上述“天花板”效应,这并非绝对无解。通过“多元化”和“走出去”可以进行突破,这方面娃哈哈和康德基是两种类型的例子。1987年创建的娃哈哈,一直采取扎根中国市场的战略,其最初的产品是儿童口服液,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拓展,现已涉足到水、饮料、罐头食品、营养湿面、保健品和瓜子等,今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企业。而同于1987年在中国开第一家餐厅的肯德基,作为全球最大的炸鸡连锁餐厅,则一直将走出去作为指导原则,目前在中国的门店已经突破3000家。

必须注意!对于“中国口味”的食品企业而言,上述“多元化”和“走出去”切不可盲目施行。“多元化”必须是有限多元,是在现有产品已形成绝对市场优势后,通过现有营销网络的低成本优势,进行相关食品的有限多元化。而“走出去”的要求则更高,必须在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已做到绝对标准化时,学习肯德基进入中国所采取“中国味道”的路径,在海外市场因地制宜地采取“他国味道”,而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当然,“中国味道”要真正突破天花板,显然任重道远。但是,创始人不能因此失去耐心,更不能被当下诸多“机会”迷惑而将企业一卖了之。

本文发于《新京报》

杨国英
 天花板 国英 天花 破天 味道 突破 如何 中国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企业设计:推动中小企业突破发展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盛战企业设计是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核心手段,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思维优化组织结构、战略定位、资源分配和商业模式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定义未来》让企业突破内卷 作者:中国企业设计专家导师 盛战企业咨询公司

  作者:王韵壹详情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