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员应如何看待工作日记

 作者:郭强    401

在这里,甚至还可以记载自己的其他“杂事”,比如,自己的情感历程,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对人生、工作或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还可以是学习了哪些书或报纸、电视等媒体,而与自己工作结合后的感想与收获,从而可以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高度。

    2、销售日记拔高升华。这部分也可以说是日记“连体”的一部分,既可以在日记当中“附属”体现,也可以单独行文,成为单独的一篇文章,这部分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容易出彩的,因此,需要用心构思和撰写。这部分根据自己的做法和感悟,可以长,也可以短,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实操的步骤、方法与细节,这其实就是一篇案例了,需要用一些表格、公式表达的,尽可以画出来、写下来,它可以成为我们淬炼思想和理论体系的阵地。当然,如果写的精彩的话,还可以向杂志媒体投稿,天长日久,专家型的营销人员就慢慢练成了。

    当然,要想让工作日记真正变成自己高速成长的跳板,写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坚持不懈。

营销的积累,讲究过程和积淀。营销人员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终有所成,而写工作日记,可以作为磨练自己坚强意志力的一种工具。人生处事,贵在有恒,能坚持下来的人,一定毅力非凡,它是做大事的基础。
    2、要认真不要敷衍。很多营销人员对于公司要求的工作日志,总是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比如,平时不写,到月底公司要检查时突击完成,不仅内容空洞,而且字迹潦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应付差事,一个经常应付的人,企业能托付重任吗?工作日记虽然事小,但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态度不好的营销人员,他的市场业绩会优秀吗?他会得到上级或领导的青睐吗?要记住:工作日记,是写给未来的自己的,不是写给企业的,一定要细致和用心。

    3、找到差异化的写点。一些营销人员在写了一段时间工作日记或日志后,发觉每天就是那么些事,写着写着,就有些乏味,甚至厌烦了,有些人就此中断。其实,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用心,你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新颖的点来:天气的变化多端、复杂的人间百态、方案的出奇制胜、竞品的推陈出新……小到绿树红花,大到国家形势政策,只要对我们的工作和心情有关的,都可以一一写来。

    4、、要能吃苦和忍受寂寞。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不能忍受寂寞,怎么去体验成功的快意?老古人不是说:天道酬勤嘛?

    总之,营销员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一件对未来发展大有好处的事情。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营销人员只有从写工作日记这些小事开始,点滴记录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短暂精彩瞬间,或一些或大或小的事情,我们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形成自己的销售体系和模式,才能受惠于更多的行业和营销人员,在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变。

郭强
 如何看待 营销人员 应如何 工作日 如何看 看待 日记 营销 如何 人员 工作

扩展阅读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8月1日20时38分,在“经历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之后”,河南周口57岁的女妇产科医生,从工作单位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坠楼之

  作者:沈志勇详情


酒虽然卖不掉,但客户还在,客户们还是要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还要维系的,由此延伸出来的多元化需求还是广阔的。强势的石油公司早就有非油业务,更强势的烟草公司也开始了非烟业务。作为酒商,也可以考虑

  作者:潘文富详情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