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制动,企业营销战略新思维

 作者:叶敦明    225


1、思维单极化,习惯从过去推导未来

就像一个棋手,高明者看十步走一步,而一般人则最多能看到三步以内的变化。静思维的战略制定,习惯于收集行业近年来的基础数据,包括市场容量变化、产品价格区间、区域发展对比、竞争品牌层级、广告投入力度、促销方式变化、销售网络变动等。通过数据分析而来的各种图表,直观明确地指出了战略选择的范围,只要结合企业资源的具体状况,就可以得出一套干净利落、说服力强的企业战略。

三岁看老,是在特定的农业时代的人生预测,而看过去知未来的企业战略,则很难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多变、微观经营环境突变的今天。新技术、新观念的层出不穷,注定了线性思维要被淘汰,只有非线性的、多极化的战略思维,才能够看穿社会环境改变的内在关联、行业环境变脸的要素组合和竞争对手动作的连锁反应。从未来的要求准备今天,用过去的事实对照今天,而今天的战略则要填补未来和过去之间的断层。


2、利益短期化,强迫症式的因变而变


一个静思维主导的企业战略,在社会或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就会显得手足无措,而在看不清变化的实质性影响程度和周期的情况下,选择短期利益作为决策的标准一直是许多静思维企业感觉比较“保险”的举措。而实际上忙中出错的概率更大,跟着对手出招,陷入被动的应对状态中,都是因为战略选择时的单极化思维引起的。从自己熟悉的几个角度看待行业和对手的变化,一旦事实不像自己预先设定那样,就会患上强迫症式的为变而变。

当战略被动的时候,企业经营也会一团乱麻。朝令夕改并非企业决策层本意,但却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者之间引起一波波混乱,没有连续性的战略执行,会造成品牌形象错乱、市场资源浪费和内外部合作者的人心动荡。盲目的乱动,不如冷静的坚持,看清楚变化的实质,再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这需要对短期内“低效率”的一定忍耐力。


3、认知肤浅化,行业演变的后知后觉


一个行业只要从事3年以上,就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很多行内故事,但这并不代表看懂了行业演变。在市场信息透明化、专家建议多元化的当代营销环境中,行业变化大趋势是不难看懂的,但难点在于看清变化的转折点和变化的激烈度。

看清一个行业演变的实质性,就要把握两大要素、四种演变和两个周期。两大要素分别是核心资产和核心经营活动,决定了行业是基础性变化还是架构性变化。而四种轨迹则有渐进性、创新性、适度性和激进性演变,是核心资产和核心经营活动的二维交叉组合的结果。两个周期则是对应的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和阶段性变化模型,每个模型都有着不同的具体变化轨迹,企业战略制定的明确依据。

企业战略是微观经营环境的导航标,必须要置身于社会和行业的经营大环境中。这是一个动荡的糟糕年代,也是一个机会出其不意就会到来的黄金时代,是创新者的天堂,也是收成者的炼狱。变化周期短、频率高的动态环境,需要企业经营者练就动态战略思维方式,赶在每次产业大潮的浪头之前,方能以柔克刚、以智胜强。而“动—静—动”循环,则是企业捕捉行业先机的战略思维新方式,它倡导“动思维”,是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跨越到网络时代的高难度动作。高度运动中理智地调整方向,具备狼一样的判断力、行动力和意志力,也许这就是企业战略思维的狼图腾。


在战略准备阶段,只把历史数据作为本行业的背景信息而已,从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开始想起,战略思维阶段不需要设定界限、划圈圈的,要大胆假设。这时候,可以适当别开行业资深人士,寻找敢于想象的年轻人或者咨询师,进行一场战略思维碰撞的探险之旅,没有预设的终点,更没有指定的数据和工具,以全动态思维迎接动态的未来。在进入到战略选择阶段时,要毫无倾向性地设定三种战略路径,分别对应最可能发生的经营环境的重点变化。战略通道的宽口,让企业经营思路一开始就建立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当然这对于经营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战略执行阶段,抛弃见风使舵的浮躁行为,体会一下渡边淳一提倡的钝感力,面对竞争对手的意外打击、供应商的恶意提价、经销商的漫天要价等经营困境时,需要用理性驱赶感性的冲动,算清楚各种变化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力之后,再采取行动。在情况不明的状况下,要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轻率的行动意味着轻易放弃,不能与快速反应混为一谈。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静土,一土一如来,说的就是心静而致远。

而在战略调整阶段,由于前期的战略准备充分,企业可以快人一步地领悟到行业演变的转折点,并提前准备下一步的战略措施和资源配置,在众人慌不择路的时候,精心布置自己的战术行动,而当尘埃落定之前就已经决出胜负。

动思维与静思维的差异,恰似弹道导弹与激光制导导弹的差异。静思维偏向于只盯着单一的目标制定战略,只有在战略环境起伏很小的情况下见效,当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时则立即实效,陷入混乱状态,甚至会因此耽误最佳战略时机。动思维能够则帮助企业决策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制定出考虑充分、拥有多种调整方案的战略,也许企业因此要在准备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遇到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企业便可以从容自如地执行和调整经营战略,不盲目不慌乱,减少误判和误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追求有质量的速度,于动静平衡之中方显企业战略的真功夫。

动思维需要深厚的战略修养和专业精神,敬业之心、视企业如生命、训练有素的多维度思考方式、互补性团队等,都是动思维的力量源泉和达成途径。动静有致,战略思维方能纵横驰骋、挥洒自如。而以动制动的战略功夫,好似《精武门》中的陈真,在中国功夫的闪转腾挪的基础上,融合训练有素的西洋拳硬功底,以小博大、以快敌强就不再是梦想。中国企业若想走向国际,就必须先过战略关,期望有一天,我们企业的战略功夫也能在国际武林中博得一席之地,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口号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敦明
 制动,企业,营销,战略,新思维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