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实训的三个阶段

 作者:叶敦明    185

营销实训,也就是实战式营销培训,以实战、实用为终点价值,构思和实施营销培训,旨在帮助企业训练中看又中用的中高层营销管理人员。了解客户行业发展动态、熟知客户企业营销瓶颈、掌握学员能力潜质,是营销实训的前提,这就不是一套通用课程+几个相关案例能够解决的了。

像叶敦明最近参与的两个营销实训班,市场经理班为期三个月、产品经理班为期二个月,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估的方式,类似于MBA学历班+市场营销实战训练,融合了基础理论、案例探讨、市场调研、策略构思等四个方面。从营销实训的整个周期来看,则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市场意识、思维体系和方法工具。

营销实训的第一个阶段:市场意识。最玄的东西,往往无价。

对于很多工业品企业而言,他们要走出生产和技术的小天地,拥抱营销的资源整合意识和能量,虽然有点困难,但必须要做到。叶敦明认为,市场意识的最高境界,就是盘活内部营销,鲜活外部营销。内部营销,盘活企业自身和供应链,做出好卖的产品;外部营销,改变下游合作者和客户的看法和评价,把好产品卖好。意识当先,企业方可以高瞻远瞩。

营销实训的第二阶段,则是思维体系。思维体系的新,决定营销运作的活。

意识灌多了,学员就会烦,不烦的就会晕。把课堂上学到的有限知识,变成系统思考的种子,播散在学员工作的广阔实践上,就会生发出营销实操的管理方式。不少职业培训师,可能是缺少营销咨询的锤炼,总是喜欢知识传播型培训,不敢帮助学员理顺思维体系。

叶敦明认为:营销实训,不是简单的洗脑,而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新陈代--谢,引导学员以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重新审视现有的作业体系,以全新的视角解决现有的问题。纲举目张,在问题中发现机会,思维体系的更新,才是学员学以致用的制高点。

营销实训的第三个阶段嘛,就是学员喜欢的方法工具。有形,出自无形。

培训师也喜欢讲解方法工具,性感,课堂气氛活跃,互动热情高涨。若没有市场意识、思维体系的垫底,单纯的方法工具培训,就会成为表演秀。如同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手中拿着枪,还揣着核武器的发射按钮,多危险呀。企业的资源,就会被这些花头废掉的。

方法工具,是工作中营运而生的,变化无穷,没有好坏、高下之分,合用就可以了。叶敦明发现,过于注重方法的人,容易懦弱,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事情,就会自乱阵营。这样的下属,培训只能是望梅止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市场意识、思维体系、方法工具,营销实训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由难而易的正向推进。对于大多数工业品企业而言,难的不是改变一群人的市场意识。从市场上的问题倒推,根除问题产生的源头,以客户的总成本重新看待单纯的产品售价,以客户的价值创造打破虚无缥缈的性价比,都是工业品企业必须具备的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靠思维体系来执行。而方法工具,则是思维体系转化为生产力的触媒。从事于工业品营销的咨询和培训同仁,应该从轻飘飘的授课质量,自觉地考虑营销实训这个高阶层面。营销实训,就是让合格的营销人员变得训练有素,再以他们为燎原之火,燃起营销体系大幅改善的发展新篇章。

叶敦明
 营销,三个,阶段,营销,也就是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