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外资对华技术转移:成功还是失败
1035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采用了先引进“显性知识”以弥补差距,后吸收“隐性知识”以提高水平的方式。通过引入国外的车型、零部件、技术工艺等,中国企业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的硬件水平。合资企业为中国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成为了中方学习产品开放、零部件体系管理、生产管理的良好榜样,使得中国企业进一步获得了“隐性知识”。
从中方学习和转移技术的角度看,在决定是否参与组建合资企业以及选取谁作为合资伙伴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溢出效应”和“中方自身的学习、研发与创新强度”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中方从合资企业获取技术知识资源等隐性知识的可能性。
图 3,中方获取技术知识四种情境
情境1:溢出效应型(案例:上海大众)行业内中外资企业之间的能力差距适中,有利于中方向外方学习;中方的学习、研发和创新强度大,有可能汲取外方产生的溢出效应,从而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并形成自主创新。上海大众自合资以来,通过向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全面学习,现在两家合资企业已经拥有独立的开发能力,上汽集团也自2005年开始了自主品牌的独立运作。
情境2:依赖外方型(案例:东风日产)在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上与情境1相同,即中方有较好的外部技术源;但中方缺乏自身的学习、研发和创新,因此容易坐失良机,形成对外方的技术依赖。出于盘活资产的需要,东风与日产(Nissan)进行了全面的合资,但由于自身的水平所限,还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
情境3:自身努力型(案例:长安汽车)。行业内中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过大,中方很难学习外方的技术和管理,也不成为其竞争对手,外部的溢出效应小;但中方有很强的学习和研发投入,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提升技术能力和创新。长安汽车在合资的开始时,就特别强调自身的发展能力,现在已经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能够自主研发小型车以及微型车。
情境4:挤出市场型(案例:华晨宝马)。行业内中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过大,外部的溢出效应小;同时中方缺乏自身的学习、研发和创新,因而容易被逐出市场,出现挤出效应。华晨与宝马之间由于差距巨大,宝马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有限,但合资企业依旧给华晨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知名度。
在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以后,中方从外方学习和技术转移的实际效果,仍会受到一系列动态因素的影响
因素 | 内容 | |
外部因素 | 1.外方的态度 | ü 作为中方的知识源,外方合资伙伴对于合资公司内部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态度至关重要 ü 外方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给中方提供便利与协助,将极大提高中方的学习绩效 ü 反之,如果外方或者外方的母公司将合资企业视为‘学习竞赛’,就会采取措施进行知识保护,从而降低透明度和开放度,减小中方的学习绩效 ü 外方对于学习协助和知识保护两种不同态度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的信任关系 |
2.政府的产业政策 | ü 政府作为合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合资企业可以产生重大影响 ü 政府可以借助产业政策,影响合资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影响中方的学习进程 | |
中方内部因素 | 1.中方的学习意愿 | ü “学习意愿”指中方从外方合资伙伴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知识的愿望和期望的程度 ü 学习目的的存在是高效率学习的首要步骤,高度明确的学习意愿会强化中方的学习能力 |
2.中方的学习能力 | ü “学习能力”指接受能力以及从其他企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ü 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其前提条件是学习主体必须已经拥有相关知识才能去吸收和使用新的知识 ü 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融合,还需要现在的和过去的知识的结合 | |
第三章 全球汽车业的总体过剩是外资技术转移的最大动力
汽车产业兼具“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两个行业特征,汽车公司资本投入巨大,产品研发周期长。汽车业的整个产业链,从研发、零部件、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丰田(Toyota)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发的豪华车型雷克萨斯LS400,共投入约5亿美元研发经费,耗时6年时间。
汽车业内的产品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其中5年为研发周期,5年为上市后产品的生命周期。汽车企业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时间投入,还要面临经济周期、市场变化等多方位的风险。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全球汽车业总体出现了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趋势,加剧了竞争。一般认为,单车型的产量在30万量/年,汽车企业的产量在400万量/年,是最低的经济规模。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促进了厂商迅速扩张产能的冲动,并最终促使了竞争加剧和产业重组。
全球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深刻改变了产业结构
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缓慢,增长点全部来自于新兴国家,促使了技术转移的发生
表 2,全球主要国家汽车产量
2000年 | 2005年 | 2008年 | 2010年 | |||||
产量 (万辆) | 占比 (%) | 产量 (万辆) | 占比 (%) | 产量 (万辆) | 占比 (%) | 产量 (万辆) | 占比 (%) | |
全球 | 5,754 | 100.00% | 6,600 | 100.00% | 6,500 | 100.00% | 7,761 | 100.00% |
美国 | 1,278 | 22.21% | 1,198 | 18.15% | 871 | 13.39% | 776 | 10.00% |
日本 | 1,210 | 21.03% | 1,080 | 16.36% | 1,156 | 17.78% | 963 | 12.40% |
中国 | 207 | 3.60% | 570 | 8.64% | 935 | 14.38% | 1826 | 23.53% |
印度 | 100 | 1.74% | 164 | 2.48% | 231 | 3.56% | 354 | 4.56% |
巴西 | 169 | 2.94% | 253 | 3.83% | 322 | 4.95% | 365 | 4.70% |
俄罗斯 | 120 | 2.09% | 135 | 2.05% | 179 | 2.75% | 140 | 1.80% |
BRIC总和 | 596 | 10.36% | 1,123 | 17.01% | 1,667 | 25.64% | 2685 | 34.60% |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9月2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110个汽车品牌齐聚巴蜀,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然成为一个观察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了。实际上,众多汽车厂商都在寻找未来行业发展的进路。2016“汽车营销4.0时代”高峰论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繁荣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品牌营销逐渐成熟和完善,互联网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汽车行业崭露头角,汽车行业在网络营销,尤其是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扩展阅读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 2025.09.09
作者:沈志勇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 2025.04.18
作者:王韵壹详情
车企转型迫在眉睫 乐视生态能唤醒汽车 2025.02.18
作者:刘东明详情
刘东明老师雪佛兰培训汽车新媒体营销课 2025.02.18
作者:刘东明详情
技术降本促进商务降价—降本增效中国行 2024.08.28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 2024.03.02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0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8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1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2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2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60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8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1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