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外资对华技术转移:成功还是失败

 1035

2000年,奇瑞20%的股权划拨给上汽集团之后,上海大众的零部件体系为奇瑞汽车配套,为奇瑞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汽车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外双方共同做大了汽车市场。中方的成就是已经建立了巨大的市场与零部件体系,并积累了大量利润,为后来发展提供了资金。自1988年起,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每辆加收28,000元的国产化基金,当年集资4亿元,一共集资50多亿元,主要为零部件企业引进技术设备所用。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2005~2007年,一汽集团向合资伙伴支付技术服务费27亿元,同期利润达到165亿元,向国家交税230亿元,向自主品牌汽车的生产、研发投资达到123.5亿元。

2004~现在:消费市场启动,中国车企开始形成自我发展机制

外资品牌不断涌入,导致了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规模成为了阻碍外资技术转移的主要瓶颈,市场进一步放开成为了必然选择。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国的轿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图 6,中国轿车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市场的扩大让外资企业更加有信心将更多更好的车型投入到中国市场,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技术转移。2004年4月,标致307轿车在武汉下线,这是标致115年历史上首次在海外生产一款新车;2005年,丰田将最先进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Prius)引入中国生产。2008年底,标致雪铁龙中国造型设计部在上海成立,这也是标致雪铁龙集团第一家在法国之外从事汽车设计的机构。

它主要工作是为标致雪铁龙未来全球车型的开发提供中国元素的技术支撑和建议,适应性改良的工作由标致雪铁龙与神龙汽车的合资研发中心完成。2011年5月,标致雪铁龙的上海研发中心已经拥有450名工程师和设计师,标致雪铁龙认为,一旦该研发中心达到一千人规模,其开发的技术便可引入欧洲,帮助综合开发成本。

市场的扩大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高端市场,促使高端品牌进入中国。2004年,宝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销量由2005年7,859辆增长至2008年的35,163辆。2009年9月,作为全球豪华车厂商的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在中国设立了先锋设计中心;这是继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奔驰设计中心。

随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迅速提升,中外双方将原来的合资规模迅速提升到了研发和销售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合作。2007年7月,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

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多种方式的独立发展,将自身已经积累的“隐性知识”与多种方式获得的“显性知识”相结合。通过主动学习,并结合国外的研发力量自主开发,是中国车企在微型车领域发展的主要模式。

1998年,哈飞联合意大利的Pininfarina设计公司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面包车,在联合开发的过程中,哈飞逐渐掌握了开发的流程、成本控制等等,形成了独立的研发团队。

利用现有的零部件体系与人才,与国外车厂联合开发,或主动收购国外车企。2004年,上汽集团成立了统筹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制造、销售的上市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股份)。通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给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进行配套的上汽与西门子、贝尔、博世、德尔福等顶级零部件的合资企业,为自主品牌的发展给予了技术支

 汽车业 对华 外资 转移 失败 汽车 成功 还是 技术

扩展阅读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9月2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110个汽车品牌齐聚巴蜀,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然成为一个观察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了。实际上,众多汽车厂商都在寻找未来行业发展的进路。2016“汽车营销4.0时代”高峰论

  作者:刘东明详情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繁荣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品牌营销逐渐成熟和完善,互联网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汽车行业崭露头角,汽车行业在网络营销,尤其是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