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外资对华技术转移:成功还是失败
1039
苏联给予巨大援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弊病。“一汽”采用的是“一车一厂”的“福特式大规模生产体系”(Ford’s Massive Production)。即整个工厂围绕单一车型生产,并在厂内完成所有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造成了产品改进的困难,车型在1956~1987年三十年间几乎没有变化。解放牌载货汽车在一汽厂内的零部件自给率达到了75%,而现代的通行标准,车厂的零部件自给率一般在20%左右。
随着1960年苏联专家的撤离,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封闭自主”的发展阶段。根据“一汽”当时产生的问题,中国在1967年自主建设了“二汽”,其中四分之一的设备有国内的相关厂家设计制造。同时,全国各地采用“一车一厂”体系开始了大量的模仿车型,除西藏和宁夏外,全国出现了数百个汽车厂,共仿制了200多种汽车;“南汽”、“上汽”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建立的。
在管理体系上一直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管理模式,政策制定者将汽车定位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来看待。受制于意识形态的认知,轿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志,发展受到了很大抑制。从1958年参考克莱斯勒C69型轿车研发开始,直至1984年停产,中国的红旗牌轿车总共生产了1540辆;而模仿1955年奔驰轿车的上海牌轿车生产29年,共77,054辆。
在产品的开发模式上,采用的也是纯仿制的模式。即首先全部拆解国外车型,将零部件分散给各个专业厂进行生产,再重新组装的模式,造成了产品落后、改进困难与质量差的后果。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的汽车工业依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车型上缺乏重型载货汽车以及轿车。大量的模仿使得总体产量上迅速提高,但管理模式非常落后,与国际发展环境相脱节,技术差距被逐渐拉大。
1979~1994:引入外方技术,整体改造中国的汽车产业
由于面临多方面的约束,中国汽车业不得不在反复的权衡中,与外资展开谨慎的合作。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将“引进技术,改造行业”作为主题,重点提升整车的技术水平,但面临三方面的困难。第一,外汇短缺:1979年,中国只有1.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投资。第二,技术落后:长达30年的封闭式发展,再加上苏联技术在当时就很落后,造成了中国技术差距非常巨大。第三,高质量的零部件体系缺乏:由于采用福特式的生产体系,中国并没有与整车相配套的零部件工业,急需进一步扩大。
除了以上的硬性约束之外,汽车业在管理体系、管理思想上,也与当时的世界水平差距甚远。1978年,在中外双方开始接触的时候,中方的管理者甚至不知道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是什么,甚至没有相应的法律规章。1979年诞生的《合资企业法》,是根据中方与德国大众的合资谈判经验发展而来的。
中方条件上的约束,让中外双方在合作的愿景的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外资的技术转移也以“技术改造”和“早期合资模式”方式为主。1978~1984年间,中方与多家外国汽车公司展开了全面接触,但主流的大型企业均不看好中国发展,拒绝了中方要求。由于产业基础较差、且市场很小,通用、雪铁龙、雷诺等知名企业都不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
中方希望外方提供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并保持“外汇平衡”,并且仅愿意用小规模车厂进行合资;外方则要求保证利润和市场;因此双方的合作可能性以及规模都很小。上海大众成立初期只有2万辆整车规模,3万辆产能;配套的10万台发动机厂,通过出口发动机创汇,来平衡上海大众总体所需要的外汇消耗。
“合资模式”中,双方建立的合资企业规模小,受制于市场的问题,外方引入的技术有限,更愿意靠出售零部件获利,不愿意大规模投资。1983年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公司是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原计划引入AMC公司的发动机,美方协助中国进行车型改进。但最终因为中方的车型技术落后太大,美方拒绝了相应的技术改造,转而直接引进AMC当时的最先进产品,进行国内散件组装。
“技术改造”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帮助了中国车厂进行整体的翻新,1984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Daihatsu)的微型车技术,利用老厂进行技术改造,于1998年形成了2万辆的整车发展能力;并在后期引入了更多的车型。
在这个阶段中,中外双方仅仅是尝试性的合作,但双方还是取得了小规模共赢的局面。外方由于无法通过控股实现对合资企业的控制,转而更加侧重于出售落后技术和零部件获得利润,而不愿转移技术。
扩展阅读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 2025.09.09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 2025.04.18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车企转型迫在眉睫 乐视生态能唤醒汽车 2025.02.18
9月2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110个汽车品牌齐聚巴蜀,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然成为一个观察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了。实际上,众多汽车厂商都在寻找未来行业发展的进路。2016“汽车营销4.0时代”高峰论
作者:刘东明详情
刘东明老师雪佛兰培训汽车新媒体营销课 2025.02.18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繁荣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品牌营销逐渐成熟和完善,互联网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汽车行业崭露头角,汽车行业在网络营销,尤其是
作者:刘东明详情
技术降本促进商务降价—降本增效中国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 2024.03.02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7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30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4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3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3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61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9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2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5





